微信小程序从正式上线到现在已经大半年过去了,我并没有看到大量APP的卸载和用户使用率上的体现。
在使用过程中,微信小程序的部分功能还是和APP不对称,可能在小程序的应用功能上存在内存条件限制,用户虽然在一般功能上可以APP一样,而且确实可以免注册直接通过微信授权接入相关信息,用完之后确实可以删除。但是就像使用饿了么一样,不具备APP端的查看配送位置信息。而且好多相关APP并没有接入微信小程序,就像之前爆出的假的OfO的微信小程序,才知道OfO并没有接入微信小程序。当然OfO没有接入微信小程序,并不是单方面OfO的问题,因为摩拜也没有接入支付宝共享单车的里,从这方面来说,这是一场支付宝和微信的暗战,是在争夺出行场景的暗战,就像支付宝在近期为解决公交地铁针对没有NFC的用户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一样的。
因此存在支付场景的就存在挖掘的商业价值,也就存在简化支付的可能,就像之后的无人便利店和无人售贩机一样的,简化支付场景和步骤。坐公交不用再为零钱而担心,而且2秒可以高效扫描解决;坐地铁不用再排队买票过闸机,这样就直接把买票步骤去掉,直接扫描通过;共享单车的出现其实解决了部分人想买自行车但是不好停车,以及怕偷,还有就是如果碰到天气不好或者其他恶劣天气,车还骑不骑怎么处理得问题,而共享单车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特别注意的是这里扫码是类似于超市那个支付扫码机一样,设定好金额,用户其实可以舍弃手机终端的束缚,携带一个附带ID属性的二维码就可以了,直接在公交地铁一个固定的类似于超市扫码枪的发射装置,直接可以扫描通过。这样做效率会极大地提升,时间相当高效。
可能有人会说了,要是扫描了,我不支付选择支付怎么办?很好解决,因为支付宝和微信都对接征信,如果不自觉履行该项支付责任,不仅可能影响部分功能使用,同时影响其他征信相关的信息。在这可以如果怕忘记,其实可以设置过多少时间可以自动付款,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通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微信小程序的使用场景趋向明朗,其比较贴近线下生活化的场景,无论是直接的线下工作生活场景,还是说与O2O结合的线下场景,都应该会纳入用户轻量化使用场景。比方说,去外地旅个游到一家店铺里面,可用小程序利用LBS相关功能服务,找到自己的相关需求,如果小程序奖励啊在搜索框下面设置场景标签属性,这将使用户更快速地找到直接想要的服务,不用下载APP也不用通过第三方,直接与门店或者商家建筑联系,去掉中间环节,商家可以拿出更大的优惠吸引用户,用户也会更加愿意。
商家在这过程为什么加入小程序?主要原因是无论是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入驻费用方面,相对最终属于自己费用低的小程序而言,更具备优势。小程序可能存在前期搭建的费用,和部分维护费用即可,商家就可以获得自己的小程序,同时带来的是小程序带来的相关统计数据,有了这些统计数据,商家可以进行更多的数据化定向营销。在这也可以说,平台的缺陷是商家会失去部分用户数据,对于营销而言,可能只是单纯满减和优惠券,不会趋向多元化。
但这里最大的问题是,用户的习惯在平台上,把用户转移到小程序上需要一个过程。从饿了么的用户争夺,我们可以看出这将是一个巨大资本消耗的过程,才能抵达的过程。小程序必须继续完善自身的部分功能,还必须说服商家并争取商家进入小程序的支付场景,用户才能实现转移。但绝对不会实现完全转移,一方面还是用户习惯问题,还一方面是前面说的小程序的部分功能缺失问题。
但在这其中我不觉的微信小程序能这一场景中一家独大,因为支付宝小程序将会给其带来巨大的挑战。
从以往我们生活的支付宝使用支付场景看,支付宝的商业场景更为常见,支付宝与零售门店及线下各个生活场景结合更加紧密,就商业零售软实力而言,支付宝更强。微信其实不弱,特别是在生活中或许会碰到买菜或者路边摊时,会发现更多的是微信,而不是他们不熟悉的支付宝。
微信如果把自身社交属性价值延伸,将会成为目前能否和支付宝争夺这一支付场景的关键。但是微信现在面临比较多的问题是,在微商混乱的这几年用户的营销信任在下降,如何扭转,微信必须从自己的生态重新整合出发,否则我不认为微信能赢!
当然,科汛网校觉得最终的结果可能不是支付宝小程序后来居上,也不是两足鼎立,而是相互交错共存!
全国7x24小时客服热线
所有故障均24小时内解决
项目一次性收费安心
技术人员均从业5年以上
通过技术营销传播企业服务价值
丰富的行业实战经验积累
基于需求研发多款产品
针对需求提供精细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