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直播带货的异军崛起,金融界也想分一块蛋糕,纷纷下场开启了直播带“货”,然而金融产品本身自带的复杂性和风险,让一众小白投资者望而却步,那么金融直播这种方式是否适合大规模直播呢?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吧。
我们应当正确认识金融直播营销下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以下两种风险:
一、金融直播或有诈骗风险
无资质主体诈骗方式花样百出,真假难分。在直播平台上,注册直播账号是没有门槛限制的,这让一些没有资质的主体钻空子,仿造真正的金融产品名称、营销方式以及产品信息等,直接在直播平台上开展金融产品直播营销,其中他们通常会以投资虚拟货币、外汇、网络理财为名进行诈骗,以承诺在平台充值后有高额收益并可随时提现达到非法集资的目的。
直播平台的信息设置不严谨,容易误导用户冲动消费。由于有些直播平台上的设置信息是可以自行更改设置的,没有明确的分类行业信息,很多用户在看到直播金融产品经过主播的无脑带货之后,很容易产生消费冲动。
被包装过的“理财专家”的误导或者欺骗。由于直播行业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无金融专业知识的人被包装成为所谓的“理财专家”,对一些金融产品进行空洞的解读和类比,误导或欺骗一些金融知识薄弱、风险防范能力差的用户。
二、金融直播或有销售误导风险
对外虚假夸大宣传自家的金融产品。为了“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有些主播直播金融产品时会对外宣传:“首月仅需几元,最高几百万保障”“限时限量”“最长免息xx天”“免息”“最快x分钟放款”等,然而等到消费者真正买到该产品就会发现广告里说的条件或范围皆是夸大了,进了一个大坑。
对外宣传时偷换概念。在直播推广金融产品时,通常以万元借款需支付的日利息来强调息费低,易导致消费者对借款成本产生错误认识,但实际的综合年化利率水平相当高。
对外披露客户信息,不提示或弱化应有的风险。在直播推广金融产品时,不向客户展示金融产品存在的风险、免责条款等,或者没有用引起消费者注意的方式对权利义务、风险等级等重要信息进行说明,这很容易误解消费者。
在金融直播风头正盛的时候,消费者在金融直播中购买金融产品时,可根据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0年第5号风险提示来购买,提示:
n 应注意甄别金融直播营销广告主体资质,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和渠道购买金融产品;
n 认真了解金融产品或服务重要信息和风险等级,防范直播营销中可能隐藏的销售误导等风险;
n 树立科学理性的金融投资、消费观念。
全国7x24小时客服热线
所有故障均24小时内解决
项目一次性收费安心
技术人员均从业5年以上
通过技术营销传播企业服务价值
丰富的行业实战经验积累
基于需求研发多款产品
针对需求提供精细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