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一家培训机构重新装修开张变成了饮品店,老板是之前机构的王校长。过去拜访时,看到菜单上赫然写着:橙汁198元,牛奶268元,咖啡388元,诸如此类。于是问王校长,你这饮品怎么卖这么贵?王校长机智而又神秘地一笑,我们果汁虽然贵,但是我们的服务员水平都比较高,以前都是优秀教师出身,点饮品可以免费帮孩子辅导一小时。”
这是近日在网络空间广泛流传的一则段子,与此段子类似的还有培训机构变成了书店、咖啡厅,但老板都是原培训机构的校长,服务员都是原培训机构的教师。段子虽然是虚构的,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些教育培训机构面对国家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始终处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或者“深水静流”的状态。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关于教育减负,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这些年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曾多次下发过与学生减负有关的文件(比如:禁止节假日补课等等),但始终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学生负担过重、家长教育焦虑过多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些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无法很好的贯彻落实呢?这要从教育的特殊性说起,与其他行业的双边关系相比,教育行业一般涉及三边关系,除了施教方与受教方外,还有一个起重要作用的家长方。虽然很多家长口口声声要减负,但在实际操作中,谁又不是为孩子报了众多的培训班或辅导班呢?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从大的方面说,是完善我国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处说,对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有益,必将受到每一个中小学生的热烈欢迎。但在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时,千万不能忽视家长对孩子起的决定性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清理掉一些挂了牌的培训机构,也可以通过多种措施管住体制内的教师,但谁又能保证一些培训机构不变着花样继续“深水静流”呢?正如教育平等、教育均衡化的口号已喊了好多年,改革基础教育招生制度也已推行了好多年,结果如何呢?在一些地方,一些名师、优等生仍通过多种渠道源源不断的流向少数学校,让好的学校因有好的设备、好的师资、好的学生而更好,差的学校因缺乏设备、留不住教师、招不进学生而更差。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更是家庭的希望。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都希望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在孩子身上实现,都希望孩子将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减负后,学生高兴,但家长的心情更复杂。正如一些家长说的“孩子没作业了,整天玩电脑,耍手机,还不把孩子废了啊?”“娃娃耍得开心一点,少点负担,家长是乐意的,只是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中,从小不训练本领,到时怎么过“高考”独木桥啊?”家长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这种心情既有对当前教育的焦虑,也有对自家孩子的不自信。
中办国办日前发布的“双减”措施非常给力,只要落到实处,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问题应该有所改观,但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要从源头上根治,还需要啃掉教育领域深水区的诸多“硬骨头”。比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找到体面而又有尊严的工作。比如,加大用人制度改革,不要让那些没有全日制大学本科文凭的求职者被拦在门外,受到歧视。比如,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建设,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解决一些领域评价标准“一刀切”问题,让人才评价真正成为引领各类人才成长的“风向标”。
教育减负,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而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齐心协力、齐抓共管,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只有彻底消除家长对教育的焦虑,让他们真心实意的参与到教育减负工作中来,学生的课业负担才不会越减越重!
以上是科汛小编整理的“教育减负依旧任重道远 双减政策如何落到实处?”的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全国7x24小时客服热线
所有故障均24小时内解决
项目一次性收费安心
技术人员均从业5年以上
通过技术营销传播企业服务价值
丰富的行业实战经验积累
基于需求研发多款产品
针对需求提供精细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