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福科技
177-371-24501(同微信)

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教育变革究竟如何进行?

2022-04-21 管理员

  “针对教师对复习课设计缺乏理论依据的现状,启动复习课有效教学实证研究项目;利用承办数学年会契机,聘请名师工作室成员送教下乡……”带着任务,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李秀云一行6人来到平泉市黄土梁子中学,就承德当地现存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今后设想。闻听此言,平泉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刘占富频频点头,并请师院的专家们多给本地把脉开方。

  从2019年开始,河北省承德市探索实施“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师范院校为主体、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师教育协同发展新机制。如今,校地对接互动实现共赢,在当地已成常态。教师教育变革新风,吹遍承德大地。

  地方政府主导的教育变革

  “建立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联合培养教师的新机制,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等系列文件中多次提出的要求。”承德市教育局师教科科长刘杰说。在他看来,作为地理位置偏远、经济条件欠发达的承德地区,中小学师资来源主要还是依靠唯一一所设在本地的高等师范院校——河北民族师院。

  作为提升师范生从业素养的重要渠道,河北民族师院始终重视学生教育实习工作。

  早在2008年,在每年组织常规教育实习基础上,该校开始实施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工程。但在具体实践中,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协调,各地不同程度上存在原先实习学校“各自为战”、高校“手忙脚乱”的局面。因此急需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帮助。

  2017年5月,河北民族师院尝试与承德市双滦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签署协议共建“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

  成效立竿见影。在地方政府统管协调下,对于中小学来说,学科弱项和师资缺口等痛点得以有效缓解;对于河北民族师院而言,要求实习生专业对口和建立“双导师制”的需求得到满足,学生实习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趁热打铁。2019年1月21日,“承德市教师教育协同发展大会”在河北民族师院召开。与以往不同,本次会议的主办方是承德市人民政府。

  就在这次会上,“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U—G—S”)协同育人机制正式落地。

  河北民族师院与承德市教育局、各区(县)教育局等共13个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签署教师教育协同发展实验区协议;与20所中小学、幼儿园签署合作设立“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校”协议;与91所实习基地校进行“结对”;聘请91位实习基地校校长(园长)为师院客座教授。

  “通过协调整合三方力量,全面提升全市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化教师教育转型。”副市长郭士刚当年的话语犹在耳边。

  “这是一场由地方政府主导的教育变革,是一次基于一座城市大规模、大范围、深链接的教师教育大串联,构建起了市域内教师教育的‘大龙骨’!”河北民族师院党委书记苏国安难掩内心激动。

  “在政府协调下校地互助交流,科研课题引路、教师培训带动,一定会促进我们地方学校尤其是乡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宽城满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张宝充满期许。

  “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新机制

  “‘U—G—S’机制搭建起了‘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框架。”河北民族师院副校长李克军一直投身新机制研究与推广,他对新机制有更深理解。

  “三位一体”,即“地方政府为主导、师范院校为主体、中小学幼儿园为基地”。具体说来,就是承德市人民政府搭建平台,河北民族师院与全市八县四区合作建立教师教育协同发展实验区,遴选部分中小学为基地校,在教师培养、培训等方面无缝对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水平师资,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必须与中小学、幼儿园有效融合,推动区域内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河北民族师院校长杨宏对本校定位清晰。

  具体推行中,河北民族师院一方面通过聘任客座教授、实行师范生实习“双导师制”等形式深化改革,提高育人质量;另一方面发挥学术专长,通过专家现场指导、课题研究等为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提供精准引领。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颁布后,河北民族师院主动向承德市政府和市教育局领导提出,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建立权责明晰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开展“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工作。

  此举得到市政府主要领导重视。2019年1月21日,全市教师教育协同发展大会召开;3个月后,秦皇岛海港区教体局与河北民族师院合作设立“教师教育协同发展实验区”,“U—G—S”机制走出承德。

  目前,河北民族师院已经与14个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签署了教师教育协同发展实验区协议;与24所中小学、幼儿园签署了“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校”协议;建立119所基地校并聘请119位基地校校长(园长)为客座教授。

  两年多来,河北民族师院积极与基地校开展对接合作,仅2019年上半年就走访50余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在共担课程、协同教研、岗位互换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419名实习学生来到基层学校,解决了部分学校师资结构性短缺问题,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

  今年5月,河北民族师院学科教学论教师孙守信、敖占一等9人驱车来到平泉市小寺沟中学,与该校语文、数学、英语3个学科的青年教师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指导本校学生教育实习。

  “交流活动让我们意识到教学中的不足,一节课、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环节要有整体意识,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小寺沟中学数学教师姜欣蔚收获良多。

  “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进一步明确了为人师长应该有的态度和行为,今后我会努力做一个受人爱戴的好老师。”河北民族师院2018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高熙彤同样感悟颇深。

  近两年来,河北民族师院服务基础教育达百余人次,外聘师资142人,以“双负责人”形式共研课题40余项。

  培养高水平师资获双赢

  “协同发展,合作共赢。”这是承德七中校长杨鹏程对“U—G—S”机制最强烈的感受。

  2019年,位于鹰手营子的承德七中,在政府部门协调见证下,与河北民族师院搭建起合作平台。

  当时,承德七中师资极度缺乏。“10多名大学生来实习,为我们解了燃眉之急!”杨鹏程说。

  承德七中专门制定了“广泛交流、协同管理、双边促进、共同发展”的基地建设目标,并实施青蓝“六个一”工程,即一次师徒见面会和见面课、一个指导团队、当好一名班主任、上好一堂汇报课、写一篇思想总结、作一次评价。

  几年来,河北民族师院累计派往承德七中的实习生共50余人次。他们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研读教材、探究教法,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广受师生赞誉。

  数学专业学生王泽昭,因学校缺物理教师,执教八年级(7)班物理课,代课期间虚心接受教学指导教师赵春婷教诲,教学成绩在同年级遥遥领先……

  “实习生的到来,为我们注入新鲜血液,激发了工作活力。两校合作,也给本校教师搭建了展示舞台,促进了专业化发展。”杨鹏程喜不自禁。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短板在乡村,关键在师资。2019年,承德在河北省率先实施本科层次小学全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当年,由河北民族师院录取195名小学全科教师新生;2020年,继续招录112名。日前,教育部公布的优师计划中还安排河北民族师院承担9个专业266名公费师范生培养任务。

  “委托师院实施本科层次小学全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是我们针对农村校高水平师资缺乏采取的创新之举,也是推行‘U—G—S’机制的又一项改革之策。”承德市教育局局长王成军说。他认为,“U—G—S”机制一方面为师范生实践教学提供了必要条件,发现了问题和短板,为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现实依据;另一方面也为中小学带来了丰富的教科研资源,为中小学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升教师素质提供了学术支持。

  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七小学是当地一所半寄宿制农村小学,2019年经丰宁县教体局协调成为“U—G—S”项目校,3年来接收实习生5名、见习生98名。“我们的目标是让偏远山村孩子接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同样拥有阳光和自信。这些大学生的到来,让我们有了更多底气。”该校校长王桂林已经看中几名实习生,打算等他们毕业就选聘到自己的学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师资为基。“U—G—S”教师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成为引领承德区域内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一次重要尝试,也成为当地高校师范生培养质量和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大幅提升的重要利器。

  “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力争推出一批创新成果,力争在全国教师教育改革中发出承德声音、贡献承德智慧。”在前不久召开的第三次全市教师教育协同发展大会上,郭士刚的话掷地有声。

  以上是科汛小编整理的“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教育变革究竟如何进行?”的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上一篇:深入推进教育公平 重视加强中西部教育水平
下一篇:中高风险地区学校暂缓开学 具体做到因地制宜一校一策
相关资讯 Releva ntnews
解决方案 Solutions
相关热点 Hot spot
郑州快速建站:网站的站内优化怎么做
  1. 我们的优势
  2. 我们的实力
  3. 选择我们的理由
咨询电话(微信同号)

177-371-24501(同微信)

豫ICP备17049932号

Copyright © 2017-2022 版权所有 追风建站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酷微科技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服务项目 SEO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