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职业教育被长期污名化,被认为是“失败者的教育”,引发的焦虑才加剧了应试竞争,影响了“双减”目标的落实。
“大有可为的职业教育,为什么‘想说爱你不容易’?”3月7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开启的第二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胡卫接受采访时抛出这样一个尖锐问题。
确实,“双减”后部分家长更加焦虑了,主要原因就是担心没有补习班加持,孩子会在中考失利,进而被过早分流到职业教育。胡卫说,由于职业教育被长期污名化,被认为是“失败者的教育”,引发的焦虑才加剧了应试竞争,影响了“双减”目标的落实。
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现实,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为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企业招人难的问题多年来都没得到有效解决。今年两会期间,不少委员的提案都聚焦到了职业教育上,呼吁通过教育改革,给年轻人未来创造更多可能。
胡卫回忆,上世纪90年代初他到日本出差,很难找到像样的“中国制造”。但今天到任何一个国家,到处都能看到“中国制造”。“大国崛起之路需要中国工匠创造中国品牌,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职业教育。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必须要摆脱狭窄于技术和技术上狭窄的困境,让学生既有学头,又有盼头,还有奔头。”
胡卫认为,要“挺起职业教育的脊梁”,当务之急是破除体制障碍。一是横向要融通,实现职业教育、普通教育、专业教育的横向贯通,为学生发展搭建平台。二是纵向要畅通,要打通“断头路”,畅通职业教育的升学渠道,特别是以能力和实操为导向,建立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成为职业本科、职业专科的招生渠道。“这种制度的建设,不排除像清华、交大这样的名校的技术技能专业也可以通过职教高考遴选学生。”
胡卫还说,要提高职业教育地位,很重要的还是让职教毕业生在就业、落户、薪酬待遇等方面享受和普通学校毕业生同等的待遇,如此才能扭转对职业教育的认知,缓解家长焦虑。
在当前“普职相当”的招生政策背景下,有一半左右的中考生在没有考上高中、又想继续上学的情况下,会选择去读职业学校。多年来,不少学者和家长都认为,中国的职业教育分流过早,不利于孩子成长。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卢晓光建议,将职业教育分流延至高中以后,更利于培养高质量的技术工人。
卢晓光说,高技能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初中毕业即分流到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基础学科教育不足,较难进一步提高技能,不能满足国家战略发展智能制造、高端制造行业的需要。从自身成长来说,初中分流也不利于青春期孩子的成长发展。卢晓光建议,在高二全部基础学科已经结业并会考之后,才分流为普通班和职业班,按不同教育方案,充分发掘培养孩子的潜能和一技之长,让普通高中后的教育分流更加人性化和合理化,给孩子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此外,民进中央也建议,尽快调整完善高中阶段“普职分流政策”,有条件的省市可开展高中后“普职”分流;还建议中职与普通高中可以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学籍互转、双向流动的人才,让学生能在中职和普高之间及时调整转换,鼓励普通高校将职业应用类课程学习纳入招生要求,以此全面提高我国高中阶段毕业生的科学知识水平和基本职业技能素养。
全国7x24小时客服热线
所有故障均24小时内解决
项目一次性收费安心
技术人员均从业5年以上
通过技术营销传播企业服务价值
丰富的行业实战经验积累
基于需求研发多款产品
针对需求提供精细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