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美好的事物也要在前进中“保鲜”,风靡一时的在线教育终要面临市场前进的“阵痛”。
经久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国学生的高强度学习模式、商业资本的疯狂、互联网的加速器等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让在线教育呈现了一日千里的发展态势。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为6720万人,同比增长13.8%。未来几年,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保持15%以上的速度继续增长,到2017年预计达到1.2亿人。
在这波大潮中,沪江网、猿题库、跟谁学等新兴平台风起云涌,同时新东方、昂立教育、学而思、全通教育等教育类的“大佬们”也纷纷转舵,将目光投向了这缕阳光。
所有事物都存在两面性,经过一轮轮高企之后,诸多痛点也逐渐暴露,为业界所探讨、争议。在线教育并非中国独创,纵观全球,美国作为在线教育发展的成熟市场,可以窥见,已经走向下一个阶段,即自适应教育(adaptive learning),然而在中国听过这个词的人似乎还寥寥无几,但是迹象似乎已经出现,大风渐起。
资本市场初现疯狂
根据GSV 的全球教育行业报告,2012年全球教育产业规模为4.5万亿美元,2017年预计将达到6.3万亿美元,行业实现年7%的稳定增长。其中按渠道拆分看,在线教育增长速度远高于传统线下教育,未来五年线上教育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23%,行业规模将由2012年的900亿美元迅速提升至2017年近2600亿美元。
在线教育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愈发疯狂,嫁接牛市的“蹿升”,全通教育以“妖股”的姿态面对世人,2015年2月25日,开年第一个交易日,其收盘价尚为177元,在2个月之后的4月24日截至收盘,股价已经飙升至318元,上涨了77.66%。
在线教育呈现如此的疯狂状态,一位资深教育领域投资者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用户年轻化,对在线教育的接受程度逐步提升以及在线教育产品的不断优化是其背后最主要的两大推动力。
但一位在高等学校供职的教授一语道破“天机”: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教育体制以及父母对教育资源的刚性、旺盛需求。
但是,高速发展并不代表完美,在线教育的漏洞和弱点正在一点点地被揭开,线上教育录制成视频发布至PC端或者手机端成为目前在线教育最主流的方式,诸多疯狂的背后是针对初高中等传统在线学习多为线性学习,统一化、流水化、模板化成为最大的特点,这也注定了没办法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
所有的缺憾都是用来改进的,从全球范围来看,这样的痛点已经正在被一种叫做“自适应教育”的新型教育系统所替代和弥合。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对自适应教育开发较为成熟的仍然是全球领先地美国。正如P2P这种互联网金融新型舶来品一样,自适应教育的东风也正在逐步刮向太平洋东海岸。中国的领土上,这一词也正在被在线教育逐步提起和探索。
在互联网创新行业,一旦某一模式或项目势头东起,似乎最早有信号波动的永远不是市场方,而是资金方。本报记者梳理了在自2014年至今以开发智能学习系统这一概念“包金揽银”的创新教育平台。
2014年上半年魔方格完成复星昆仲资本千万级美元A轮融资;2014年6月洋葱数学获得6000万美元D轮融资;2014年7月学吧课堂获得联想之星数百万元人民币的天使投资;2015年3月猿题库完成6000万美元的 D 轮融资,该轮融资由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CMC Capital Partners)、新天域资本(New Horizon Capital)领投。
资本市场已经在跑道,并开始奔跑,意图先发制人。
掘金自适应教育
“美国著名在线教育平台Coursera,2015年刚发布行业报告显示,该平台课程完成率为5%,而中国传统线下教育的完成率几乎是99%。”上海昂立教育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副董事长栗浩洋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尽管Coursera已经垄断了哈佛、耶鲁等王牌学校的公开课,效果却不尽理想。
这样的困惑同样飘荡于国内的在线教育圈。“近期崛起的英语流利说已经有1000多万将近2000万的注册用户,属于国内较火的平台,但是其日活跃数也只有50万。”一位在线教育行业资深领导者坦言,过去所有网络在线教育的痛点就是完成率非常低。
追本溯源,传统在线教育的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线性教育导致学生在已掌握部分知识点的情况下仍需一步步学习,无法跳跃,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互动性的缺乏让存在问题的学生无法得到即时的反馈和帮助;学习内容虽被拆解,但是无法自动关联至下一个知识点和阶段。
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标签技术等新兴技术与传统的统计学、测量学摩擦出火花,产生了化学反应。反应之一即产生了最新的在线教育模式,自适应教育。
所谓自适应教育即通过技术手段,检测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和状态,并相应地调整学习活动和进程,实现个性化、差异化学习。
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球范围中,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能够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自适应学习平台为创建于2008年美国Knewton公司。其初期开发系统的同时也开发课程,如GMAT和数学培训,而当市场验证了系统及模式的有效性后,目前已经完全放弃内容开发而专注于开发其系统。
“自适应教育也分层级,共有10层,目前国内提出这一概念和系统的机构目前多停留在第一级,甚至是0.5级。”栗浩洋表示,浅显地讲自适应系统即根据用户学习的历史反馈推测下一个应该学习的课程,被推荐的该课程学生虽不会但可以听得懂,同时系统和用户存在实时互动关系。
几乎立处国内互联网教育界的头把金交椅的王枫博士,在美国从事了多年的在线教育研究与管理工作后,今年已经定居上海,投身于他的自适应教育创业项目。他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将此概念深度解读道,自适应教育分为粗放式自适应教育(macro-adaptive)和精细型自适应教育(micro-adaptive)。粗放式自适应即在学生上课之前进行测评,进而根据其倾向、知识水平,为学生选择预先设定好的学习过程,或让学生直接跳过某些学习内容,部分实现非线性学习;而精细型自适应是在学生的每一步学习过程中,不间断地采集数据,根据学生最新的学习行为和状态,动态地位学生选择最合适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随时根据历史反馈推测下一个你应该学习的课程,推的基本上是你还不会但是还能够听的懂的东西。这个难度很高,因为每个孩子学习程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栗浩洋说。
国际经验的本土化改造
一位长期关注教育行业并发现自适应教育苗头的人士表示,目前除Knewton之外,略微向自适应教育迈进一步的为韩国最大的网络教育集团,Megastudy。至今已经成立15年,被韩国人誉为教育和网络的完美结合体。
“全中国在过去五年几乎都在学习Megastudy。”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自2014年起,国内开始兴起自适应教育的浪潮,多家教育机构宣称自己要做自适应教育,但是如何做,中国并没有前车之鉴,而这个词也是刚刚听说。
“总体来讲,国内针对自适应教育的技术还处于萌芽状态。”针对资本市场的“疯狂”,王枫博士冷静地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许多平台提供给学生的也仅仅是错题本,达到有针对性做错题的目的,亦或比较简单地根据学生的答题选择来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
王枫博士进一步表示,虽然有个别产品开始应用了一些相对复杂的逻辑,但却没有提供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因而不适合学习新的知识点,尤其是较难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大量问题,而目前国内的相关产品除了提供一些基本解析外,并没有很好的方法来为学生讲解答疑。”王枫说。
纵观互联网时代的历史可以发现,“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一理论不再适用,经过改造的本土企业多打败了外资。“教育机构也一样,外资的教育机构是很好,但最大最好的一定不是外资的,而是本土的。”一位常年从事教育投资的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要融合中国的本土文化,进行改造。“要引入Knewton学习其核心技术,但更要改造。”栗浩洋表示,不排除未来改造的成分占据六成至七成。中国知识体系不同于美国,因此对系统的内核、知识地图要进行颠覆性地改变,同时,中国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异于美国,跳跃思维模式在中国并不适用。
目前,王枫博士领导的中美研发团队已经启动了适应中国本土的自适应系统改造,目前正在开发beta版本,并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初期设计与开发工作,预计今年秋季正式投放中学培训市场使用,意图打造国内第一家用智能技术结合名师授课的中学生一对一自适应教学平台。
王枫博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算了一笔他意图打造的自适应教育项目在中国可达体量的“账本”。近年,全国每年共有2000万新生儿,将经历初中、高中六个年级,因此自适应教育未来可见的用户市场高达1.2亿。自适应教育初步的市场定价为每位学生年均1万元,可覆盖时长单科100个小时。项目未来的市场覆盖率定位为50%,那么总学费将达到500亿元,平台将收取25%的权益金也即学费分红,按此计算,市场共有125亿元在向他招手。
转载来源本文原载于第一财经日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全国7x24小时客服热线
所有故障均24小时内解决
项目一次性收费安心
技术人员均从业5年以上
通过技术营销传播企业服务价值
丰富的行业实战经验积累
基于需求研发多款产品
针对需求提供精细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