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互联网周刊》&eNet研究院选择排行
为了免费,用户到底付了多少费?
事件1:2013年8月9日,《罗辑思维》第一次推出的5500个会员名额半天即售罄,入账160万元。
事件2:樊登读书会却建立“拜知识教”,“信徒”超460万。快速高效的信息传递和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
我们都听说过劣币驱逐良币理论,这个理论指出: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良币必然要被劣币融化、驱逐。这一理论在对于信息泛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同样适用。劣质内容自我曝光与吸引眼球的动机更强,常见于父母朋友圈、家人群组中近乎丧心病狂的标题、内容充斥着哗众取宠的气息。
虽然看着免费的信息,但是大家慢慢开始发现,看的信息90%都是没有效用的,标题大过天,内容虚无质。看似免费的信息,我们浪费的虽然不是金钱,而是比金钱更重要的——时间。
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开始宁愿花钱去购买更高质量、针对性的信息。
“知识付费”:缘何而生?
1912年后的日本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消费时代是少数中产阶级享受的消费时代;第二消费时代则是乘着经济发展的东风,家庭消费势如破竹;第三消费时代为个人化趋势的风生水起,而现如今,日本已进入第四消费时代,即重视“共享”的社会。————————三浦展《第四消费时代》
中国消费者处于第三代与第四代交替档口,中产阶级对房产、小资情调、奢侈品等依旧趋之若鹜,而居下游的中产阶级者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在精神消费上却无所适从。他们害怕自己陷入一个“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境地,再加之新媒体时代对中产、自由等概念过度消费,造成了社会焦虑的增加。知识付费恰逢其时地出现,为这部分人营造了一种低成本快速学习的心理安慰。
然而,上述只是知识付费开始的形态。
知识付费的本质是为那些愿意共享自己知识积累和结余的人提供交易手段和平台,是一场互联网背景下对知识的优化配置。它为受众提供了获取高端知识资源的渠道,也为那些行业精英提供了知识变现的新方法。
时下风靡的知识付费大概分为两类:有趣的泛知识和实用的专业知识。前者负责提供观点,后者负责传授知识技能。
知识付费的优势在于将原先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渠道的传播覆盖了更广泛的人群。
除了20%,还有沉默的大多数!
2018年,知识付费产品进入下半场,除了各平台间激烈的竞争,还有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大体量公司虎视眈眈,马太效应是互联网内容产业不可避免的,颠覆与新生周而复始。确定受众群体,并打造与之相匹配的内容,永远是知识付费产品前行的方向。
就像淘宝的发展史一样,知识付费的风口本就不该仅仅属于行业的领头羊,最终也会属于80%的中小机构。根据腾讯集团财报显示:微信月活跃账户达10.4亿。庞大的用户基数,使得任何教育机构都可以在这片流量之海中,竖起自己的灯塔。
谁来为中小机构提供通往知识付费战场的赛道呢?当我们刚刚想起的时候,已经发现有公司为这些“被遗忘的大多数”提供解决方案了。那就是课堂街的“微门户”平台。
它到底哪些过人之处?
首先,快速搭建,不收任何费用。“微门户”能无缝对接已有的公众号,做到即插即用,一步到位。免费试用,让机构省去了开发APP的巨额投入,也省去了对接大平台的巨额广告投入。
其次,“微门户”的自助式建站,能做到3分钟完成机构主页,而且通过手机就能后台管理机构课程,学员档案,教师档案,这些机构关健数据,实现真正的移动办公。
再者,是学员轻松购课,“微门户”能做到让学员直接下单支付,无须通过第三方渠道,直接到账。
我们还发现“微门户”能做到家长账号绑定学生账号,更好的实现了家长对学生的监督,也更好的实现了家长与机构的互动。
课堂街“微门户”的出现,让因为没有技术、没有财力的千万中小机构也能坐享“知识付费”红利,从容实现线上转型。
全国7x24小时客服热线
所有故障均24小时内解决
项目一次性收费安心
技术人员均从业5年以上
通过技术营销传播企业服务价值
丰富的行业实战经验积累
基于需求研发多款产品
针对需求提供精细化服务